2005-06-30

新室友Marine




我的新室友法國人Marine是個20歲的女孩,剛開始我對她的冷漠有點沒有耐心,但是慢慢了解之後我發現可能除了害羞之外也因為她還小,不知道如何與陌生人相處。Marine很想念她的男朋友,說她到這裡的第一天就哭了,覺得一個人很孤單,也許我在她這個年紀也會這樣,她對於英文比較沒有信心,但是漸漸的建立信任感之後,現在每天都會問我感情上的問題,我就像她的大姐姐她變的很喜歡跟我出去,知道我想對法文有興趣之後,還幫我寫下單字及例句教我,於是我們慢慢的變成好朋友。

其實在剛到英國的過程中,我很能夠體會這樣的感覺,你會遇到一些非預料中的困難,我不知道沒有社會經驗的學生遇到這種難題的時候會感覺多挫折,因為工作多年的我已經覺得不容易,一個人在寒風中如果沒有家人、沒有朋友、沒有目的地…..,所以我覺得遇到這裡的同學都不容易,都是一種很難得的緣分,法國、西班牙、德國還算近,來自韓國、中國、日本、俄國的同學要一個人生活真的要勇氣,我很幸運有扶輪社的社友可以在我需要的時候給我協助,我也希望可以分擔同學的一些壓力。


No party please! 派對派對不要來~~
今晚我終於拗不過西班牙女郎Maria的邀請,參加今天晚上的學生Party,但是由於這個星期有200個12-16歲的學生來到這裡,今晚的Party就像小朋友裝大人一樣,很好笑也很無聊,我實在沒辦法待下去,也不想跟著他們去Yate’s,我對煙味跟酒真的已經厭倦了,明晚也有歡送Party,加上Marine在家裡等我希望我幫她跟家人說明她想要用電話卡打電話回家的事情,我就匆匆離去。

因為大部分這裡的學生都是放假來上課,二週或三週已經很多了,所以變得每個星期都有學生畢業離開,這個星期是可愛的捲髮留尼旺島王子Djilian,超猛西班牙女郎Maria,還有跟我很談的來的法國知青Alice,明晚我們已經相約去一家墨西哥餐廳名字叫做……
“HA!HA! “真是太好笑了~




Barry's new work. There is like many cell phones on it!



閣樓上方有個大空間,Barry決定要把工作室搬上去,上面這個洞不久之後就會美化了,那個微微打開的門就是我的房間,梯子下的櫃子裡有很多好看的電影錄影帶

2005-06-29

原來英國人是這樣 That's British English

英語跟美語之間還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有時候我說一個單字英國人都不懂,老師就會告訴我們其中的不同,例如我們說”during”會清楚的發出”d””j””u”的音,但是英國發音就是連在一起便成”ㄐ一ㄩring” ,還有我們說”not at all”時很自然的會把音節連在一起,但是對他們來說又是美式發音,他們會把2個”t”的音說的很清楚

舉幾個生活上我遇到的例子來說:
Chinese {American美語} [English英語] =Notes
昂貴 {expensive} [dear ] =The cherries are too dear to me now.
垃圾 {trash,garbage} [litter, rubbish]
=rubbish是英國人很愛說的一個字,經常聽到:
例如:你覺得英國首相湯尼布萊爾怎麼樣? Rubbish!
你覺得小甜甜布蘭尼的音樂怎麼樣? Rubbish!

垃圾桶 {garbage can} [litter bin] =看過Do not litter嗎! ”勿丟垃圾”
運動鞋 {sneakers} [trainers] =他們真的不知道什麼是sneakers
公寓 {apartment} [flat] =所有人都說flat
人行道 {sidewalk} [pavement]
糖果 {candy} [sweet]

英國人對於法國人有一種愛恨交織的感覺,法國的美酒、起司、女人算是全球公認優秀的,但是對於歷史戰爭他們卻記的比法國人清楚,過去的競爭有時也會反映在他們的幽默上,如果講話時強調法國,例如說”你們法國人”而不說”你們”,他們就會有一種挑倖幽默的快感。 英國人認為自己是島國,所以很特別,一般歐洲國家都樂於學習語言,一個學生會同時說三種語言是很正常的,但是英國人就不同,他們認為不需要也不想學,英文就夠用了。

他們的獨特反映在歐盟上,到現在還是用英鎊,英鎊也相對強勢,對於西班牙及其他比較遠的國家他們喜歡比較批評,表現自己的獨特,但是對於如此鄰近的法國,有許多地方如此接近也令他們害怕,大部分英國人不喜歡法國總統希拉克,喜歡英式諷刺幽默,男人強烈的保有隱私權,他們不喜歡說出心裡的話,跟日本有點像,他們喜歡多禮的態度及所謂Bottle up,就是將情緒全部放在心裡的感覺,所以日本人跟英國人其實很容易相處。 老師說英國男人很愛娶年輕的老婆,可能是因為年輕的時候全力工作,等到要結婚的時候年紀已經大了,所以經常可以在街上看到老先生推著嬰兒車的畫面,那可是他的兒子不是孫子啊!




Katie28歲,是個熱愛藝術的老師,她就像朋友一樣,很好相處


He looks like FBI all the time and bring a big iron case!

每次打開箱子我都有錯覺他要把槍拿出來

突然覺得日子過的很快,一個月就這樣過了,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每天紀錄今天是第幾天上課,現在都要用算的才會想起來。深深的有一種感覺似曾相似,不管在什麼地方,充分利用時間都同樣重要,因為時間就是我們的生命,我在這裡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花時間與他們相處,相對的也讓我想念老朋友。

每個人都有自己依賴的對象,當你寂寞時,當你快樂時,當你感動時想分享的人,Eric是那個人。婚後我發現Eric對我的重要性更增加了,一種強烈的連結在我們之間,我在想,原來這就是結婚的感覺。

2005-06-28

英式早餐Thunder and lightening

今早一向陽光充沛的Plymouth居然下起暴風雨,我被雷聲吵醒,上學途中還有淹水,Jean-Louis遲到一個小時,因為公車也遲到一個小時! 所有交通都因為下雨變慢了。

在這裡(Devon縣及Cornwall縣,Plymouth是Devon中的一個城市)有一種英式早餐叫做Thunder and lightening,土司加上奶油之後加上Golden syrup(蔗糖) ,不知道當初為何取這個名字,可能下雨的時候吃糖心情會好一點?
「breakfast devon toast cream syrup Thunder and lightening」的圖片搜尋結果

下午討論Home Grown-Why Cannabis is The New DIY Boom,透過這篇文章我才知道原來英國大麻的問題比想像中嚴重,人們可以透過網路購買種子回家種植,地下化工廠到處都是,由於在家裡種植需要大量的燈光,所以只能夠由電力公司、燈泡販賣者、鄰居發掘,雖然這樣的行為是違法的,但是由於沒有直接危害到人,所以各地方警察局即使發現也不一定會採取法律行動,但是由於這樣的問題日趨嚴重,政府開始正視,也考慮使用熱感應的直昇機來尋找種植大麻者。

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單)



晚上我選擇了家裡的一部片—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單)重看一次,納粹慘無人道的屠殺猶太人令人鼻酸,我也從中學到了不少大屠殺的單字,包括: liquidation, massacre, hecatomb, holocaust….最後當真實的受難者出現在Schindler的墳前,我忍不住又哭了,這片幾乎從頭至尾都是黑白的,只有在一開始及最後蠟燭點起及片中穿紅衣服逃難的小女孩有顏色,這沉痛的電影反應著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片中當猶太人送給辛德勒他們用銀假牙做的戒指時,上面刻著希伯來語 ”Whoever saves one life, saves the world entire.” 拯救一個人的生命相當於拯救全世界。
這時辛德勒忍不住哭泣,因為他的車、他的胸針、他的衣服還可以救好幾個人,他後悔沒有救出更多人。




Oskar Schindler(Liam Neeson 飾)是位以生產軍旅用品給納粹使用好藉此大發戰爭財的德國商人,但為了拯救無辜人民的性命,Oskar 即使已傾家蕩產,仍不斷假借各種名義,好雇用數以百千的猶太人來作工,拯救他們免於被屠殺……成功拯救了1100位猶太人脫離被毒殺的命運。

改編自 Thomas Keneally 撰寫的真人真事暢銷小說。整片在波蘭實地製作。導演 Steven Spielberg 大膽以黑白底片拍攝,也讓本片成為他事業中最有成就的作品。三位男主角的演出更是讓人喝采:Liam Neeson 飾演的主人翁 Oskar;Ben Kingsley 飾演 Oskar 的猶太籍會計師(片中處處激發 Oskar 道德感的關鍵人物);Ralph Fiennes 飾演的殘暴冷血納粹軍官。另外幕後方面:Steven Zaillian 的劇本、Janusz Kaminski 的攝影、John Williams 的配樂更都是一時之選!

「Schindler’s List」的圖片搜尋結果

本片獲奧斯卡7項大獎: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攝影、藝術指導、剪接、原創配樂
英國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男配角 (R. Fiennes)、導演、改編劇本、攝影、剪接、配樂
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2005-06-27

Richard and Suzanne Sparrow



下午的老師是Richard,是個很喜歡講話時把簽字筆放到嘴巴嚼的老師,不是嚼筆就是嚼手指,嚼到忘我的時候舌頭都伸出來…..講話興奮的時候他會激動的用力拍桌子,偏好法國同學,居然說一位大陸同學Silly! 很喜歡提前下課,原因是他要溜狗。上週五當他說今天天氣不錯,我們現在下課吧! 當時是三點,我們的課是到3:30,我說不用啊,我想再多練習英文,於是他不情願的留到三點,今天因為德國同學Thomas下課後還申請了一對一的英文練習,所以我們也因而受惠,上了足時的課程,其他同學都敢怒不敢言,但是想到他們花了許多錢來這裡上一兩個星期的課程,還要接受老師的溜狗計畫,我就不能忍受,於是我反駁了這位師長,這樣的老師在我所受的教育過程中簡直是不可思議,但由於這一段期間同學暴增,不但老師不夠,連寄宿家庭都不夠,加上課程內容我有興趣,所以就自己進修囉!

今天終於見到了Suzanne Sparrow校長本人,她剛好經過教室,於是邀請她拍照,她問候我們一下就離開了,Richard說她已經80幾歲了,但是看起來還是活力十足!

新同學來到!

昨天晚上由於倫敦的疲累睡的很熟,今早看到了新室友法國人Marine,她是一個害羞的21歲學生,主修英文及西班牙文,因為不太會表達所以很少說一大段話,大多採用短句子來溝通
今早我帶她上學,每個週一幾乎都有新同學來,程度不錯的Marine也分到我們班級,今天我終於看到了一個台灣人! 她叫做佩妤,不確定名字是不是這樣寫,很少說話,另外還有一個德國同學Thomas,是工程師,IQ130。法國同學占大多數,其他國家都屬於少數。

上午我們討論EQ相較於IQ的重要性。
下午的課程幾乎都閱讀當天The Independent的報紙,分享我們的意見,今天主題是Zimbabwe’s Secret Famine-Mugabe forces his opponents into the bush to starve,討論目前辛巴威所面臨人民慘遭餓死的命運,文章不容易,很多單字,但討論當天的新聞,很實際也實用。

2005-06-26

倫敦之行第二天意猶未盡

*Covent Garden (柯芬花園) http://www.coventgardenlife.com/theatre/theatre.asp

這裡最棒的就是活力十足的市集,可以看到很多很有原創性的商品一攤一攤的展示出來試圖擷取你的目光,而你也無法不去看它,包括特殊的天然樹脂含有香草、砂紙做的燈罩、彎曲的叉子手環、手工紀念盾牌、古董電話、臘封印章、按摩服務、塔羅牌占卜、攝影畫作等等,在中庭處還可以免費觀賞現場演奏的小提琴表演,廣場也不時有各式街頭藝人演出,現場有一個互動式的特技表演十分有趣,週邊圍了將近100個人觀看,自由捐款給這些街頭藝術家讓人想要讚賞生活!

這裡有很多有趣的商店,各自代表著不同的主題,有好玩的袖扣商店有各式各樣的袖扣,搖滾商店裡面充滿著搖滾樂及海報,有一家店還有很多紙製的舞台類似台灣的布袋戲,還有一家Old Times,一進到裡面就聽到老歌感覺很懷舊,也有許多古董,總之店面各個都有特色,發現一家小店就像發現一個世界。

逛著逛著手機響起,居然是好久不見的Uncle David,他說他把Uncle PDG Dens網站上我的日記每一天都印出來跟全家分享,連我的生活小細節都注意到,我真是太感動了,當然Uncle還是不改幽默本色,說你的電話都show出來了不打怎麼可以呢?有這樣貼心的讀者我可要認真一點生活!

在埃及RYLA認識的Ah Man傳簡訊捎來祝福,我真是太幸福了!

*National Gallery 國家藝廊
http://www.nationalgallery.org.uk/

免費的資源在英國真是恩賜,就像這個地方蘊藏著無價的名畫,梵谷、莫內、雷諾瓦、達文西、高更、拉斐爾近在咫尺,不但可以自由捐款借耳機直接聽到每幅畫作的背景及解析,還可以有生動有趣的免費導覽,當然都是英文,可是從肢體語言及一些簡單的單字還是可以了解他的說明,他為我們說明了四幅畫,從西元1200年到1800年中選擇四幅,包括人物、特徵、畫風、位置的安排、服飾、畫家、象徵意義都說明的十分清楚,一幅畫大約要花20分鐘說明,讓人聽的入迷




在倫敦的National Gallery國家藝廊中有17幅莫內的真跡,我最愛的一幅畫是莫內在29歲的時候,跟雷諾瓦到法國的賽納河畔(Seine)所畫的這幅Bathers at La Grenouillèrea,充滿愉快的陽光,你甚至可以感受到畫裡面人們的歡笑跟這兩位俊帥的畫家看到法國美女的心情!

莫內曾經這樣說 ” I am pursuing a dream -- I want the impossible. Other painters paint a bridge, a house, a boat. They paint the bridge, the house and the boat, and they're done ... I should like to paint the atmosphere enveloping the bridge, the house and the boat. The beauty of mood they are in, and that is no less than impossible”





晚上回到家時我迫不及待的跟Yvonne借了梵谷跟莫內的書,找尋在倫敦看到的真跡介紹,感覺上透過英文可以更接近他們。



莫內MONET, Claude-Oscar ( 1840 - 1926 )
我們耳熟能詳的印象派畫家,號稱光的詩人,當教科書上的The Water-Lily Pond(睡蓮.綠色的和諧),也就是我們常常看到的那一座橋出現的時候,我才看出來為何她那麼美麗,因為書上看不出真切的層次,但是在這裡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光線的變化還有那麼多種的綠,才了解這幅畫出名的原因啊!



EYCK, Jan van范艾克(1366-1441)
范艾克發明了透明釉層的技術,可以讓油畫的表面平滑而且完整的保存顏色。他所畫的The Arnolfini Portarait非常精緻,畫中的商人Arnolfini及他的太太看來十分富有,這幅畫並非紀錄他們的婚禮,他的太太也沒有懷孕,她將裙子拉起是要炫燿這個最新流行的服飾,男主人將手舉起似乎在歡迎鏡子中的兩位客人,據說其中一位就是范艾克本人。


也可透過以下網址連結放大照片: http://www.nationalgallery.org.uk/cgi-bin/WebObjects.dll/CollectionPublisher.woa/wa/loadApplet?workNumber=NG186&collectionPublisherSection=work

我第一次這樣近距離的接觸以往覺得十分遙遠的所謂”藝術”,有很多的感動無法形容,例如梵谷最有名的向日葵作品Sunflowers,在海報上無法看出來它的層次,真正到現場時才能看出他的筆觸及用色的力度,再加上看到Barry在家裡畫畫的過程,我可以想像到當時畫畫的情緒張力,這是非常可貴的經驗。


Barry's new painting



Barry最近大量採用這樣的畫風,十分自由多變,為他的展覽作準備
在V&A博物館製作的藏書籤-Eric 沒想到真的會寄到!


在V&A博物館製作的藏書籤


這一天我試著搭乘計程車及公車來體驗倫敦,沒有時間壓力,感受這裡的生活,回到Plymouth時已經晚上12點,雖然很累但是意猶未盡。

Find yourself graphs you like

用印章印在紙上之後淋上金粉再照光-就成這個樣子了


nice E&M

英國特展-Fudge

特殊的盾牌設計


夫妻週年紀念日或是特殊紀念都可以製作一個盾牌,一個大約要台幣1000多元,90%的英國名字都有指定的圖案及Motto(座右銘)

Candles


可以依照自己喜歡的材質訂做呢!

Chess for 3


第一次看到可以三個人下的西洋棋!

這個遊戲很像撞球,只是每此都可以把白球拿起重放

你的門牌號碼是多少?

Julibee Market hall是不小的市場,有很多創作商品在此販售

紙劇院販賣店

I miss Eric....

小提琴表演

Good idea! 手套兼按摩

All in OCTOPUS這些可愛的東西都在這家店裡喔

這個可愛的娃娃差點被我帶回來


一座大約是手掌的兩倍大,用來銷起司,既可愛又實用,當然也不便宜

Lighter


可愛的打火機,你能想像一個男人拿出這個賴打點香菸的畫面嗎....

可愛的造型包包

Cute toast bakers 好可愛的烤麵包機

Ya! I sure will ask you for Dr. Martens

你敢過去嗎?

Cute wood tulips 手工相當精緻,但是一朵就要台幣100多塊呢!

Covent Garden中的天然香草攤位吸引我駐足好久

Covent garden

柯芬花園中的市集Covent Garden

Sitting forbidden! Lying forbidden!

倫敦街頭London Street

地鐵站都會有的標誌

Lupton最大的房間,有三張床,採光良好

Lupton內部-餐廳提供免費早點

Lupton family內部-廚房外小側間



嚴先生及張小姐已經在倫敦住了快20年,嚴先生是表演工作者,他們除了住宿的收入之外,他也帶團去愛丁堡,他們在大陸渡過很長一段時間,講話有點大陸腔,很和善,這裡住宿夏天一個晚上23元英鎊,相當於1500元台幣,還挺經濟的,坐地鐵到市中心的景點要15分鐘,今天我特地到這裡來看看,安排Eric來時的住宿,但由於無法連續住宿,他們也很熱心的介紹了另外一個地方,雖然離市中心有點遠,但由於是套房也可以煮食,房價差不多,我就先預定了

他們的地址在45號Lupton Street,搭地鐵到Tufnell站下
網站:www.lupton.com.tw
電話:0044-2074851075

2005-06-25

Queen’s Hotel



Queen’s Hotel
http://www.discountcityhotels.com/London/Hotels/Queens-Hotel-TufnellPark-INFO.htm

到了旅館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跟想像中差不多的十分簡單的旅館,距離市中心大約20分鐘的地鐵車程,到達時因為托另一家台灣人開的住宿家庭(
www.lupton.com.tw )代訂,所以有一點付錢上的誤會,而且還有一個恐怖的櫃檯媽媽,一付如果不喜歡可以不要住的感覺,但是為了便宜,一晚才25英鎊附早餐,大約是1500元台幣,我還是堅持要住在這裡,設備簡單,得使用公共浴室,但是我睡的香甜。

中國城

接著到中國城(地鐵站Leicester Square) 購買電話卡,聽忠孝團員Lisa說這裡是最便宜的,我買了一種叫做Big Time的國際電話卡12.5英鎊,老闆說可以打2500分鐘,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 光吃Sneakers巧克力、蘋果跟王子麵實在餓到發昏,臉上過敏也開始嚴重起來,就在這個時候看到中國城有一家日本料理店很多亞洲人排隊,思鄉的我也就跟著排了起來,一份晚餐7.8英鎊,相當於400多元台幣我得到一份炸排骨飯,上面有蛋、洋蔥、生菜沙拉,第一口讓我想到台灣,之後覺得也不過爾爾,開始同情起在英國留學的同學,他們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呢? 排隊一個小時吃一份台灣只要100多元的排骨飯…..

Harrods 哈洛德百貨


也不知道為何走到了美輪美奐的著名景點,但是沒有力氣進去逛了,眼睛裡只有隔壁充滿食物的Marks and Spenser,買了水果之後滿足的走向地鐵,我需要補給了。